推进资本市场的科学发展需要下苦功夫世界一流的目标不可能轻松实现,必须脚踏实地向前推进中国的资本市场,没有理由不成为世界一流。
在这种资源配置方式下,双方或多方交易可同时进行,信息充分透明,定价完全竞争(比如拍卖式),因此最有效率,社会福利最大化。但是,目前社交网络内已自行发行货币,用于支付网民间数据商品购买,甚至实物商品购买,并建立了内部支付系统。
第三,资金供求的期限和数量的匹配,不需要通过银行或券商等中介,完全可以自己解决。将来从理论上讲,任何金融交易产品实际上都隐含着一种CDS,在任何时点上都可以知道它的违约概率,在这种情况下所有金融产品的定价就会非常容易了。例如在facebook的平台上,有九亿网民,已经发行自己的货币,网民之间的数据、商品、股票、贷款、债券的发行和交易均可以通过网络处理,同时保留完整的信用违约记录(淘宝网腾讯也有类似做法),形成最优价格,facebook此次上市的市值达960亿美元,正是由于大家看中了其中隐含的巨大价值。当然,这种支付系统不会颠覆目前人类由中央银行统一发行信用货币的制度。信息处理高效信息处理是金融体系的核心。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因为有搜索引擎、大数据、社交网络和云计算,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交易双方在资金期限匹配、风险分担的成本非常低,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中介都不起作用。这也是一个最公平的市场,供需方均有透明、公平的机会。See IMF,Consents to the Proposed Amendments of the Articles of Agreement,http:// www.imf.org/external/np/sec/misc/consents.htm#a1.[42]2010年4月25日世界银行通过的投票权改革方案提供了一个旁证。
[29]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II 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并在一定时期内维持了国际经济关系的稳定,但以美元特权为支撑的美国举债消费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决定了这一体系的不可持续性。基本投票权是国家主权平等原则的体现,也是对资本多数决的一种制衡,对于份额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具有一定意义。相反,英国等欧洲国家起初因为需要IMF资金援助,对条件性持反对态度,但当其不再依赖IMF资金后,条件性对其也就不再成为问题。实际上,资本流动,尤其是私人资本流动,早已取代经常项目收支成为货币金融稳定的最大隐患。
[15]See IMF,Factsheet:IMF C0n £幻 口zi ,http://www.imf.org/external/np/exr/facts/conditio.htm.[16]事实上,IMF条件性的发展深受其主要成员国政治经济条件和利益变化情况的影响。【摘要】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核心的现行国际货币体制渊源于大国之间的政治妥协,在约束性和执行力方面存在先天不足。
[26]同样,对于何谓妨碍国际收支有效的调整 或不公平的竞争优势,IMF也没有给出答案和方法指引。[23]See IMF,IMFMembers Quotas and Voting Power,and IMF Board of Governors,http://www.imf.org/external/ np/sec/memdir/members.htm.[24]参见前引[13],Stiglitz书,第202页。亚洲金融危机同国际游资 (即俗称的热钱)的冲击密不可分,而次贷危机之所以迅速蔓延成金融海啸,金融衍生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无节制地泛滥是一个重要原因。问题在于,从现实来看,这一方案的实施面临难以逾越的法律障碍,那就是各国的货币主权。
其中,欧元、日元和人民币是热门备选货币。例如,在G20伦敦峰会上,各国决定大幅增加IMF的资金来源,从而使IMF 成为伦敦峰会的最大赢家。在早期,欧洲工业国事实上也的确是IMF资金的主要使用国,因为提款权与成员国在IMF持有的份额成比例,而前者所占份额远高于后者。超主权储备货币的设想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第二次G20峰会(伦敦,2009年4月) 前夕提出的,核心内容是在现有IMF特别提款权的基础上创设超主权的国际储备货币,作为美元的替代。
(443(四)促进争端解决按照二战后国际经济体系设计者们的构想,货币和金融问题由IMF负责,贸易问题则由计划于其后成立的国际贸易组织 负责。【关键词】国际货币体制。
后者是对构想中的国际货币新体制的笼统称谓,其具体内容目前尚不明确。既包括一国国际收支的稳定,也包括该国国际收支状况对其他国家国际收支稳定的影响,亦即外溢效果。
这一点,在2O世纪8O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和9O年代的新兴市场金融危机中已经有所体现,而在美国次贷危机及其所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中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当一国国际收支状况不会或不太可能导致破坏性的汇率变动时,就实现了外部稳定。此外,如前所述,建立在美欧共治基础上的IMF总裁由欧洲人担任的惯例也与民主原则相背离。应当说,作为终极目标,独立于任何主权国家之外的超主权储备货币无疑是值得追求的。以欧洲一体化程度之高,推出欧元尚且历尽艰辛,遑论创设这样一种世界性货币。IMF将评估上述政策是否有利于外部稳定,并就实现此目标所需的政策调整向成员国提出建议。
为此目的,成员国负有如下四项义务:(1)努力以自己的经济和金融政策来达到促进有秩序的经济增长这一目标,既有合理的价格稳定,又适当照顾自身的境况。这使得条件性在IMF体制内得到巩固和强化。
根据应第三次G20峰会要求做出的这一改革,世界银行的发达成员国向发展中成员国转移了3.13 的投票权,使后者的总投票权从44.o6 提高到47.19。[45]概而言之,汇率和外汇措施属于IMF的专属管辖范围,当WTO在贸易争端中涉及这类问题时,必须移交IMF,并接受后者的意见和结论。
主要工业国家之间政策的不一致和国际金融市场资本流动的迅速增长,促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和浮动汇率合法化。条件性是IMF贷款的标志性特征,它是指IMF的资金援助不是无条件和自动给予的,成员国在向IMF借款时必须按照IMF的要求对其经济政策进行调整,以解决那些导致其寻求资金援助的问题。
《2007年决定》依据《基金协定》第4条制定,是对IMF双边监督政策的全面阐述。(一)重塑核心职能要保持自己在国际货币体制中的核心地位,真正实现促进全球金融稳定和贸易平衡的宗旨, IMF必须回归和重塑其核心职能。另一个可能的约束机制是《基金协定》第7条第2、3款,即所谓短缺货币 条款。其中,在双边监督和治理结构方面已经获得实质进展,但尚需进一步推进。
在2009年伊斯坦布尔年会上,IMF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一卡恩在致辞中说道: 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关键时刻。发行超主权储备货币意味着要有一个全球中央银行(不管采取何种形式,也不管是由IMF还是现有或新设的其他机构担任),意味着成员国必须让渡一部分货币主权给这个全球央行,还意味着各国必须在货币政策方面进行远比现在更为紧密的整合和协调。
Hal S.Stott Philip A.Wellons,International Finance:Transac— tions,Policy and Regulation,8th ed.,Foundation Press,2001,P. 1 295.[48]参见[美]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全球化及其不满》,夏业良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作者中文版序。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改革如何进行,最终都需要通过IMF法律体系中相关规范的修订和变动来实现。
参见前引33,Aky~z文,第6页。[13](二)政策监督厚此薄彼第二次修订之后的《基金协定》在第4条第3款规定,IMF应当监督国际货币体系以保证其有效运行,并监督成员国遵守其根据该条第1款所承担的一般义务。
在2O世纪8O年代的拉美国家债务危机中,IMF联合其他多边机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贷款并进行广泛的债务重组安排,是这种转移的开始。讨论较多的改革路径有三条,即实现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创设超主权储备货币和推进区域货币一体化。基于此,IMF于1963年和1983年分别对原份额公式进行了修改,但均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其结构或运作。从这个角度看,《2007年决定》对于操纵汇率判断标准的明晰化,恰恰为此种进一步合作提供了可能。
这种代表性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大,而既有的过度偏向欧美国家的份额计算方法已经严重滞后于现实。据此,汇率、货币、财政和金融政策始终受到监督,而对于其他政策,只有当其显著影响目前或未来的外部稳定时,才予以考察。
其中中国的增幅最大,从2.77 提高到4.42 ,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 然而,改革后美国 15.85% 的投票权比例维持不变,仍然拥有在重大事项上的事实否决权。如前所述,在固定汇率体系解体后,各国不再有义务将本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汇率维持在特定水平,IMF也无权要求其这样做。
只要正视现实,厘清定位,找准方向,中国完全可以在IMF改革以及未来的国际货币新体制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41]IMF现有成员国186个,按照五分之三的比例计算,所需成员国数目为l12个。